知其雄,守其雌
Gary Wei@TiPLab
2018-06-23

有幅对联在曹老板办公室挂了8年,来自曾国藩故事里的一个药方,对联12个字:”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原文来自于《道德经》,或许是很好的注解。

今天一口气把曹老板的自传《心若菩提》看完了,还挺长的,看完眼睛直接就累花了,于是喝了瓶青岛,趁着酒劲写点东西。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呢,其实是一直都懂的道理,也是一直求而不得的境界,大雪师兄也常常提,就是black vs white,就是good vs bad,就是出世 vs 入世,就是霹雳手段 vs 菩萨心肠

想起小长假刚过,周二开了大半天会,和同志们聊了不少事情,自觉自己在很多方面离Tough还远得很,还是太过于关注外界,在不少事情的处理上呢,常常考虑的是各方面的和谐,考虑的是如何快速化解矛盾,并没有将重心放在如何实质解决问题上。过于关注外界,往好听点说是“一个好人”,往难听点说,其实就是“自怜”+“着相”。虽然从年初开始,自觉已经改变很多,但磨炼显然还远远不够。

嗯,在很多问题上,问问自己内心的出发点即可,没有邪曲,没有妄想,何必过于在意其它?正所谓“直心即净土”。我理解,“直心”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过于在意“直心”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直心”的背离,因为那样会执着虚妄的形式,会在意他人的评价,并非知和行的统一。执着于“直心”,思虑过多,必然进退失据,反而背离本意,聪明人从而做了蠢事。

大雪师兄在读《坛经》,上月底发我几页,说到“无住者,为人本性”。《金刚经》里也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知行合一,观自在即可,价值观三字,就是所想和所做的统一。

另,大雪师兄还分享了不少,做笔记也相当认真。例如,《坛经》里的这段也相当精彩,尤其是配上大雪版注解。

周二同志们讨论的问题呢,其实与怎样才是对人好有关。现在想来很简单,就是你真正觉得那样对人好,那样不亏待人,就那样做好了。反复思量别人觉得如何才是好的实无必要,有此“直心”,就是有效沟通的基点。

当然,道理翻来覆去就那么多,空谈无益,知易行难。特别是有些事情,行未到,则言语徒添笑柄。人尽可以标榜所行是菩萨心肠,但没有霹雳手段,又何来菩萨心肠。以曹老板为例,如果不是曹老板,则《心若菩提》一书或许就是毒鸡汤。不把心中所想之事做到极致,不把企业做得足够大,不打败足够多的竞争对手,不赚足够多的利润,不养活足够多的员工,何来慈善事业,又如何可谈菩萨心肠?有此基础,仍然选择不欺负人,对员工公平,对环境负责,对社会有益,磊落豪雄且深沉厚重,才是王道。由此可知,行胜于言,无行则无以言

书里有个故事挺有趣,曹老板帮家乡福清政府解决到期债务问题,私人抵押资产贷款,政府给他三个收费站五年的收费权,曹老板发誓不赚这个项目的钱,但收费却收得非常认真,以前各种小头头脑脑凭证件理直气壮闯关,在曹老板这里统统行不通,他在银行设立财政专户,三年就收回了贷款本息,还有不少盈利,于是他放弃了后两年的收费权,和政府协商,拆除了收费站,用盈利遣散安置了收费站的员工,还帮家乡修了几条路。用自己而非上市公司的钱,认真做事(连小小收费站也正规管理,收得坦荡),又诚心为乡邻着想,才是功德圆满的基础。

有幅对联在曹老板办公室挂了8年,来自曾国藩故事里的一个药方,对联12个字:“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原文来自于《道德经》,或许是很好的注解。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另,不以文字评价人是我的原则,任谁的文字都是,文字既可以拔高,也可能贬低,找干货,不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