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专利策略
基因编辑的世界
自2012年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被首次报道后,在短短数年中就带来了专利申请量和相关论文发表量的激增,这将基因编辑技术再次推向了公众的视野。2012年TALEN(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based Nuclease)作为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就曾入选Science杂志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而2015年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又当选了Science杂志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这些都见证了基因编辑领域的迅速发展。下面这篇小文我们来共同了解下什么是基因编辑以及保护各种主流基因编辑技术的代表性专利。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
药品专利链接是指在药品注册审批过程中,通过一种类似于“链接”的关联机制将待审批的仿制药与保护原研药的专利联系起来的制度。美国开创了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先河,并通过Hatch-Waxman法案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药品专利链接体系。在此,我们以美国的专利链接制度为例,尝试结合我国的情况进行一些探讨。
生物类似药出海的专利策略(三)
上一篇中,我们探讨了在生物制药领域,哪些类型的发明是专利法保护的主题。在这一篇中,我们将尝试把讨论的内容扩展到专利壁垒之外的领域,讨论一下药品涉及的其它独占权以及它们与专利保护之间的关系。
专利保护动物模型和动物细胞发明的挑战和策略(一)之授予专利权的客体
从本篇短文开始,TiPLab磨杵君将和大家讨论与动物模型和动物细胞有关的发明能否通过专利保护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今天,让我们先从动物模型获得专利保护的主要挑战聊起。
生物类似药出海的专利策略(二)
是不是任何(新的、有创造性的)发明都能受到专利保护呢?并非如此。这涉及到能够获得专利保护的客体问题(patentable subject matter)。在本篇中,我们将讨论专利能保护哪些类型的发明以及美国、欧洲和日本相关法律实践的异同。
生物类似药出海的专利策略(一)
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尝试以短文的形式总结一下自己对于“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出海可能面临的相关专利挑战及策略的粗浅理解,有时候也可能会不知深浅地跨界到行政审批的其它领域,尝试探讨一下专利保护与其它行政审批过程的交织、关联和相互影响。
专利保护抗体发明的挑战和策略(七)之修改超范围
在之前有关支持问题的讨论中,TiPLab磨杵君谈及了CDR序列限定抗体的权利要求,那么涉及CDR序列限定的权利要求具体应该怎样进行修改呢,下篇短文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专利保护抗体发明的挑战和策略(六)之修改超范围
在讨论了创造性和支持问题之后,可以发现修改是克服这些问题以及克服确权和维权过程中的其他问题的必要手段。那么怎么样的修改才是靠谱且有效的,TiPLab磨杵君来和大家在下面的短文中讨论这个问题。
专利保护抗体发明的挑战和策略(五)之支持
在上一篇短文中,TiPLab磨杵君着重讨论了功能性限定权利要求的支持问题。一般通过缩小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范围来克服不支持的缺陷,那么能不能不通过缩小范围来克服呢?TiPLab磨杵君通过专利申请实践发现,为了更好地在实质审查过程或者后续的法律程序中争辩权利要求得到了支持,在说明书留有相关的记载,并且在答辩过程中据理力争,也是除了缩小请求保护的范围以外的克服支持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专利保护抗体发明的挑战和策略(四)之支持
创造性是抗体类专利最为突出的法律问题,紧接其后的就是“清楚、支持”的问题,下面TiPLab磨杵君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抗体类专利有关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的纠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