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碱基编辑技术——总结与展望
本系列文章探讨了DNA碱基编辑技术可能存在的专利风险,并探讨了大药企、中小型药企和科学服务型企业这三类不同玩家解决碱基编辑技术领域专利风险的基本思路。作为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本文将尝试呈现,从建立风险解决的优先级框架出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动态调整解决专利风险的优先级,从而促进创新的发展。
DNA碱基编辑技术——专利风险解决思路
DNA碱基编辑领域复杂的专利壁垒是进入该领域的玩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尝试从大药企、中小型药企和科学服务型企业三个视角讨论这些玩家进入DNA碱基编辑器领域时,解决专利风险的基本思路。
DNA碱基编辑技术——从技术原理看专利风险
专利申请往往伴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而产生。所以本文我们将立足于技术原理,结合CRISPR/Cas系统到DNA碱基编辑器的发展历程,尝试探讨DNA碱基编辑器的主要专利风险。
DNA碱基编辑技术——序
2016年,David Liu教授率先开发了胞嘧啶碱基编辑器,标志着DNA碱基编辑技术的诞生。2017年,David Liu又与张锋、J. Keith Joung共同成立首个利用碱基编辑技术开发全新疗法的公司——Beam Therapeutics,标志着DNA碱基编辑领域新的里程碑。DNA碱基编辑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希望通过本系列文章分享我们对这个领域的观察与思考。
专利保护基因编辑发明的挑战和策略之二
基因编辑目前是生物医药行业中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关于基因编辑的中国专利申请方兴未艾。本期我们将讨论另一个关于CRISPR核心技术在中国专利授权的故事。
专利保护基因编辑发明的挑战和策略之一
基因编辑目前是生物医药行业中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关于基因编辑的中国专利申请方兴未艾,一些早期国外申请人提交的基因编辑的专利申请也逐渐进入了复审阶段。TiPLab磨杵君将关注这些案例,探讨基因编辑领域专利申请的相关法律问题。
Broad研究所CRISPR核心专利不保
2018年1月17日,欧洲专利局(EPO)异议部门(OD)在口头审理后宣布,撤销Broad研究所用于保护CRISPR技术的核心专利之一EP2771468。此决定还将影响Broad研究所的若干其它CRISPR相关欧洲专利,从而动摇Broad研究所在欧洲CRISPR领域的优势地位。
基因编辑的世界
自2012年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被首次报道后,在短短数年中就带来了专利申请量和相关论文发表量的激增,这将基因编辑技术再次推向了公众的视野。2012年TALEN(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based Nuclease)作为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就曾入选Science杂志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而2015年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又当选了Science杂志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这些都见证了基因编辑领域的迅速发展。下面这篇小文我们来共同了解下什么是基因编辑以及保护各种主流基因编辑技术的代表性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