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体细胞的分化时钟,重新获得分化的多潜能性,领域内都如何设计制备iPSC的“归零重置”系统呢?本文我们将尝试梳理iPSC制备流程中的主要技术点,归纳总结领域内常选的重编程策略。
2023/07/10
2006年,Shinya Yamanaka等人用逆转录病毒将重编程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成功制备了诱导多能干细胞,开启了干细胞领域的新时代。我们将在本系列文章中,与各位讨论分享TiPLab在“iPSC的重编程制备”研究中的一些感悟。
2023/06/26
结合前面系列文章,本文我们将梳理和总结AAV工程化衣壳使用的主要风险来源以及不同风险障碍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Biotech应对风险时的考量因素。
2023/06/12
上篇我们分析了使用工程化衣壳存在的潜在风险以及不同类型企业需要关注的风险重点。目前领域内大部分Biotech会直接选择现有或已经验证的工程化衣壳来递送药物,本文我们将尝试探讨这类企业面临的两类风险障碍情况。
2023/05/29
Biotech要排查使用工程化AAV衣壳存在哪些风险,首先要明晰衣壳工程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维度的发明。本文将从AAV衣壳工程化的技术发展出发,尝试梳理使用工程化衣壳主要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
2023/05/15
近年来基因治疗的受关注度日渐提升,AAV作为一种临床应用比较成熟的递送工具也承载着人们的期待,目前领域内不断尝试对其进行工程化改造,以解决AAV载体针对特定组织或细胞转导效率低或是不能转导的问题,可以预见,未来使用工程化AAV衣壳作为递送工具将是一种主流趋势。本系列我们将从衣壳改造的技术发展出发,来探讨使用工程化AAV衣壳的风险问题。
2023/05/01
本系列文章探讨了DNA碱基编辑技术可能存在的专利风险,并探讨了大药企、中小型药企和科学服务型企业这三类不同玩家解决碱基编辑技术领域专利风险的基本思路。作为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本文将尝试呈现,从建立风险解决的优先级框架出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动态调整解决专利风险的优先级,从而促进创新的发展。
2023/04/17
DNA碱基编辑领域复杂的专利壁垒是进入该领域的玩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尝试从大药企、中小型药企和科学服务型企业三个视角讨论这些玩家进入DNA碱基编辑器领域时,解决专利风险的基本思路。
2023/04/03
专利申请往往伴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而产生。所以本文我们将立足于技术原理,结合CRISPR/Cas系统到DNA碱基编辑器的发展历程,尝试探讨DNA碱基编辑器的主要专利风险。
2023/03/20
2016年,David Liu教授率先开发了胞嘧啶碱基编辑器,标志着DNA碱基编辑技术的诞生。2017年,David Liu又与张锋、J. Keith Joung共同成立首个利用碱基编辑技术开发全新疗法的公司——Beam Therapeutics,标志着DNA碱基编辑领域新的里程碑。DNA碱基编辑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希望通过本系列文章分享我们对这个领域的观察与思考。
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