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区分肿瘤类型”的抗癌药Vitrakvi
2018年11月27日,首款“不区分肿瘤类型”的小分子药物—TRK抑制剂larotrectinib(商品名为Vitrakvi)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携带NTRK基因融合的实体瘤患者。Larotrectinib的获批,是癌症治疗方式从针对“肿瘤发生部位”转向“致癌驱动基因”的里程碑事件,预示着人们在精准医学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欧洲医药领域的专利保护策略(三)
在前两期中,我们对欧洲医药专利的规定有了大体的了解。在这一期中,我们将结合几个案例具体了解欧洲医药专利的审查实践。
专利保护复方制剂的挑战和策略(二)
上一篇我们从创造性的角度讨论了复方制剂专利保护的挑战和策略,本期我们将探讨复方制剂的专利申请时机和策略。
PDGFRα抑制剂—奥拉木单抗(Olaratumab)
2016年10月,FDA加速批准了礼来公司的Lartruvo(Olaratumab)与多柔比星(Doxorubicin)联合治疗成人软组织肉瘤(Soft-tissue
再生元全人源双特异性抗体REGN1979
2018年12月初,Regeneron在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公布其双特异性抗体REGN1979在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取得积极进展,再生元将继续探索其作为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一线疗法的潜力。
欧洲医药领域的专利保护策略(二)
上一期我们聊了欧洲医药专利介绍、对实验数据的规定以及EPO对加快审查的规定,这一期我们重点聊一聊EPO在多晶型药物中的审查实践。
复方制剂专利保护的挑战和策略(一)
相对于单方药物,复方制剂往往具备协同增强药效、降低副反应、降低用药成本等优势。复方制剂通常将药企自身研发的某种新药作为活性成分,并且在疗效和商业上均存在巨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也应当作为药企专利布局的重要课题。
BLyS抑制剂—贝利木单抗(Belimumab)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高度的异质性和变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改善病情的疗法,临床上存在未满足的需求。2011年3月,FDA批准Benlysta(belimumab)用于治疗活动性、自身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近50多年来FDA批准的首个针对SLE的生物药。
双特异性抗体平台技术及其专利保护 (下)
截止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三个双特异性抗体获得了批准,随着双特异性抗体日益受到关注,相关平台技术的专利保护势必加剧局内者以及即将入局的玩家们之间的竞争,本周我们继续探讨不含Fc区的代表性双特异性抗体平台技术及保护这些平台技术的典型专利。
双特异性抗体平台技术的专利保护 (上)
截止目前,已有三个双特异性抗体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批准,随着双特异性抗体日益受到关注,相关平台技术的专利保护势必加剧局内者以及即将入局的玩家们之间的竞争,接下来我们将分两个部分探讨下常见双特异性抗体平台技术的专利保护及其在研产品概况。